還有網友提到,文言文的說法不太正確,應當稱為「雅文」,因為很多看似古老的文言文,沒有法子用純白話來翻譯,因為原文精簡扼要,多翻反而會失去原意。甚至於已經成為台灣風行文化一環的現代布袋戲,其人名、對白、進場詩都需要有文言文(雅文)的水準,才可以或許顯示意境和特色。
文章來源:精選国語総合 古典編
十二年國教國語文課綱最先審議,要選哪些文章進入課本成為接洽話題,有 翻譯說法強調國文課程要本土化,應當找台灣作家的文章 翻譯社可是鄰國日本的語文教育卻有「華文」課程,收納了大量的經典文言文,顯然以「本土化」當做課綱審訂來由極有問題 翻譯社
日前許多課綱審定委員出頭具名頒發見解,大多數主張刪減文言文的比例,多半來由都是文言文已不再利用,所以應當刪去。但是這些看法都極為荒誕,文學教育應當要學習經典,所謂經典就是能夠經由過程時候 翻譯考驗,才會千百年傳頌不已。。-> 翻譯社|,-> 翻譯公司|的-> 翻譯事實上,中國文學不只經 翻譯起時候萃煉,還能跨過空間的距離,成為東亞列國共同進修的對象,個中日本與韓國更是對中國文學研究至今,直達中學教育 翻譯社
事實上,中國文化對日本影響力極深,就連日本皇室的名字與年號都要取材自中國經典,好比明「明治」取自《易經·說卦傳》「聖人南面而聽全國、嚮明而治」;「大正」出自《易經》「富翁以正,天之道也」;「昭和」錄自《尚書》「黎民昭明 協和萬邦」,如今的「平成」選自《春秋左傳》「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平,外成」。
(中時電子報)
近日有網友找到日本中學教材的內容可窺知日本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正視,日本的國語教育分成「現代文學」和「古典文學」兩個首要部份,在「古典文學」 翻譯部分,除日本本身的古代文學,好比《平家物語》、《枉然草》、《萬葉集》以外,還有一半的比例是「漢文篇」,當中的內容就取材自中國古代經典,包羅《戰國策》、《史記》、《論語》、《莊子》,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翻譯唐詩,和「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可見古典中國文學 翻譯份量。
引用自: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830005662-260409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華頓翻譯社